仰望星空、探索宇宙

时间:12/09/2023 13:48:25   作者:ChenReal    阅读:53

12月份广州图书的科学讲座很多。从小天文科学爱好者的我,参加了今天(12月9日)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天文望远镜的主题讲座。

吴教授首先给我们展示了星空的美,接着从人类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意义,谈到望远镜的发展建设历史,最后介绍了他和他团队目前正筹建的EAST“东方之眼”大型光学望远镜项目。相信现场在座的我们,以及线上看视频直播的朋友都GET到了一堂既轻松又专业的天文知识的科普课。在我个人看来,也许是时间关系或者为了照顾一些中小学生朋友,有些知识点吴老师并未深入详细的展开,略微有些不够过瘾。但也足够让我们涨知识开眼界了。从后面互动环节大家的踊跃抢麦问答,和活动结束后还有很多朋友还不愿离场,还热情地围着老师一块交流者的情景,都侧面证明了吴老师的今天报告深受大家的喜爱,在我们的眼中科学的魅力是无法抵挡,好奇心的满足是人类的天性之一。

收获和感想

午饭还没来得及吃,第一时间先总结总结个人收获和感想:

  • 1、虽,在网上我们看到星空图片绝大部分都是经过后期处理的,甚至连同我们的视觉感官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欺骗。但,美就是美,真与假并不重要,这是不必去讲道理的。首先,美来源于宇宙的神秘,激起了我们探索的欲望;然后,人类的器官属性能够跟宇宙属性产生耦合并获取信息形成感知内容(譬如:波光识别为颜色),还能在这些内容中获取到“美”这种感觉,这本身就是像“上帝”的设计那般惊艳;再有,我们人类思想之美也完全不逊色于任何,我们对理性感性逻辑运用,把这些信息加工想象为各种不同的东西,例如:星座、星云、银河等等。
  • 2、近现代天文发展历史,基本等同于望远镜技术发展史。从伽利略发明第一台折射式望远镜,到NASA2021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都是史人类天文探索过程中不可磨灭的脚印。光学望远镜的口径参数,基本代表望远镜的主要性能,目前国际第一梯队的望远镜口径均达到8-10米。然而,我国最大只有4米口径的(位于河北省的LAMOST“郭守敬望远镜”),而且其功能单一不能完全满足科研天文观测的需要,证实一些观测结果往往需要找国外的天文台借用。因此,这个短板亟需解决。现在北京大学牵头设计筹建的EAST最大口径达8.3米,妥妥达到国境领先水平。目前,前期方案论证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准备调各方面资源,也包括了资金。项目整体预算大概是5个亿,资金来源除了国家、合作单位投资以外,也正在面向社会筹募。如果大家相对我国天文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关注文末的二维码公众号,进行支持。
  • 3、在讲座互动问答环境,各路大小朋友问大开脑洞,有的讨论了一些望远镜技术细节的问题,有的谈了一些科幻相关的话题,也有提及了AI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吴老师也一一做了回答。我简单摘录总结了一些:关于AI,在科学界并不排斥,也希望AI能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协助科研人员处理数据甚至发现提出新的理论框架。但是,目前AI能力并不完全胜任,没有大家期望的那么高,因此AI辅助科研暂时仍属于展望中的未来。关于科幻中一些场景设定(例如:时空穿越),作为科学家观点更倾立足于现有科学证据所证明的理论框架之下,来探讨这些问题。当然“时空穿越”也有理论的基础,根据广义相对论,“光速”这个物理常量是否能够突破,成为了回答是与否的关键。科学界目前无法证明或证伪,因此只能归入不可知的范畴,或者变成个人自由想象所信仰的前提。有了前提设定,才有相关结论。
  • 4、虽未能抢麦成功,在这里也说一说我想问的吴老师问题:在网上看到过手机领域有“液态”镜头技术探索,这种技术如果运用到天文望远镜上靠谱吗?相比起固态的镜面的优势和劣势主要在哪里?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关于EAST

关于EAST

 

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