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一)大乘VS小乘

时间:06/19/2023 00:12:05   作者:ChenReal    阅读:129

儒系 or 佛系

昨天说了“父亲节”,同时也是“6.18”年中购物节。一个是文化范畴的节日,一个是商业概念的节日。不少人都参到“6.18”的购物狂欢中了,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看着刚刚充入的工资血槽,一格格的往下掉,绿色变为黄色,再变成红色。今天终于可以收手了!可以解脱了,再度回归为一名无欲无求的佛系中年。

说到“佛系”,这个词多年前就开始流行。甚至读大学时候,有很多认识我的人常会把我归入“佛系”者的行列,摆在以前的我是果断不服气的,需要去辩解的。请仔细看看,我,跟康有为师兄一样有为的“儒系”青年,横竖看都不佛系!如今,人到中年的我也逐渐开始承认佛的思想似乎挺也好……

没错,刚才提及的康有为,就是那位“公车上书”引发“百日维新”的康有为!这里请容我插几句题外话。之所以我能称他为师兄,原因有三:第一,康有为号称“康南海”,系广东南海人,我们是同乡;第二,他是“朱九江”先生朱次琦的学生;第三,在下当年就读的高中是90多年前海外华侨同胞为纪念朱九江先生,出资在其讲学的地方兴建的学校,标志性建筑为“朱九江先生纪念馆”,全校师生均以尊朱九江先生为第一代祖师。于是,冥冥之中在下便与这位晚清时代的风云人物攀上了关系。我认为康师兄为儒系青年楷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倡导维新变法救国图存,这是其“达则兼济天下”的一面;另外还有,他也有“穷则独善其身”的一面,便是变法失败后,隐居海外过期了“韦小宝”一般的生活。历史人物总具有其多面性,因为某些立场需求,往往被后人仅取其一面进行宣扬以及文学包装,渐渐地该人物就降维成了大众口中的那个样子,所谓“民间形象”就这么出来的。好了,题外话就说这么多,有机会我再具体唠嗑一下“历史观”的问题吧。

说话,既然康师兄都能转变为佛系,我,轻如鸿毛,为何不可呢?其实,也不怪别人这么评价我,外在的气质上我一贯表现都是无欲无求,宠辱不惊的样子,因此说我“佛”或是“道”都不为过。为了印证这些看法,我近些年也涉猎了一些关于佛家和道家思想的书。不得不说,佛家的思想入门并不那么容易。首先,佛学并没有一套权威的经典,好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古兰经》这一类的。现在流传下来的很多都是后世佛学家的自说自话,对口口相传的佛理按照自己的理解构建出来一套相对完备的逻辑系统,甚至有的早已远离甚至超越了跟释迦牟尼当年的思想,变得相当复杂。好比释迦牟尼当年只给他们讲授了加减法,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佛家弟子不断思考探索,竟然把微积分给发明出来了。反观道家思想很好研读,毕竟是本土的思想《老子》《庄子》读完就可以慢慢去感悟相关的人生哲理。

佛学扫盲开始

因此,虽很早我就想研究佛学,但是一直不得其门而入。前段时间无意中在我的kindle翻到一本没有封面的藏书《佛祖都说了些什么》,翻看了几页,不禁一阵若狂的欣喜袭来,这便是我找了许久的书呀。全书用的几户都是现代人的语言,来解释佛家的思想概念,是妥妥扫盲级的佛学读物。一路读下来,让我完完全全感受到佛学的魅力,佛学虽有宗教色彩,但更是一套逻辑严密的世界观体系!虽然尚未没读完,也忍不住趁着今天的话题,拿出一些读书的笔记来分享一下。

大乘 VS 小乘

我们常常听说,佛教有“大乘”和小乘之分。究竟区别在哪里呢?下面我结合书本阐述和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理解,试图给大家比较分析一下。

一、历史来源

  • 首先,这是印度佛教的第一分裂,发生在释迦牟尼去世之后。权威的宗师人物不在了,弟子们就开始自说自话了。“大乘”属于新派思想,而“小乘”则属于旧派。其实,这里的新旧不代表好与坏,仅是出现时间。如同,基督教分裂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是对《圣经》某些关键地方解读不同。
  • 在“大乘”思想出现后管自己派系叫“大乘”,那么相对另一派就是“小乘”,站在“大乘”的角度,确实内含一定的贬损之意。尽管“小乘”信徒自己从来,不会这么称呼自己,而是自称“上座部”。但大乘系的思想,比较容易让普通人接受,群众基础比较好,故比较强势。最终,“上座部”几乎被历史所遗忘,而“小乘”这个称号就被烙下了,实属无奈。
  •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唐三藏法师到天筑国取经,取的就是大乘的“真经”(真经指的是唯识论,以后我们有机会在详细聊)。

二、二者的区别

1、对于世界本质的理解上
  • 小乘认为:万物要么是实有,要么是彻底虚无。(这种观点是否会更接近于西方的唯物主义?)
  • 大乘则认为:万物本质是“空”,这种状态不可正面描述。(会接近于现在的唯心主义或不行知论的世界观?)
2、在普世价值上
  • 大乘讲“普度众生”。其立论站在“轮回”这一理论之上的,从轮回推导出:“我亦众生,众生亦我,度人等同于度己”。按照现代量子理论,也能找到相关的理论来做解释。比如:存在我身上的基本粒子,在无数轮回历程当中也曾是别人的组成部分。如果将宇宙看作一个大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可以做不区分,为你则是为我自己。大乘之所以称大,窃以为正是如此思想格具所表现出来的。
  • 小乘则讲求“自我修行,独善其身”。小乘像只有一个座位的车,只能自己做自己开;大乘的车则是一辆巨大无比的公共汽车,可载上芸芸众生。上面这个比喻,这就是“大乘”、“小乘”得名的真正来源。
3、在成佛的标准上,大乘小乘的分歧也很大
  • 小乘将释迦牟尼看成普通人,普通人是不能达到成佛标准。唯有灭绝一切欲望,不再造“业”,方可跳出轮回,到达涅槃的状态,然后才算成佛。“不入轮回,不再造孽”的标准如果套用现代科学的理论,这种状态应该叫做的“热寂”,就是整个系统内的熵达到了最大值,所有粒子组份各项均衡,完全静止,不存在任何的热运动。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成佛确实比登天还要难无数倍,除非有刘慈欣小说《三体3》中所描写的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外部隔离的小宇宙,并且把里面的物质弄成绝对零度,然后把人丢进去,就能成佛。这看起来确实有点极端,因此小成的受众确实也很小,既然成佛的门槛这么高,我倒不如躺平。有科学家预言宇宙膨胀到极限便是这种状态,所以成佛还有一种出路,就是只要能“寿与天齐”,熬到宇宙终结自然所有人都成佛了。
  • 然而大乘则认为只要达到“空”的境界,便是成佛了。世间万物的本质就是空,因此只要把藏于自身的“空”给感悟出来,便是领会了佛性,也算成佛了。这就是所谓的“见性成佛”。普通人通过修行,放下执念,找回自身的佛性,成佛的目标便达成了。瞬间,成佛的门槛拉低了许多!我们中国儒释道思想巅峰“阳明心学”的思想内核也是大量引入了大乘佛教的观点,比如:我们只要找回本心,保送成佛成圣不是难事。
  • 总结一下,小乘认为凡人不能成佛,世界只有释迦牟尼一位佛。大乘则是提倡人人皆可成佛,世上满天都是神佛。

总结

其实,大乘小乘之间的观点分歧还有很多,大乘和小乘之中也存在很多小流派分支,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主要因为我的知识储备有限很多东西还不懂,需要进一步学习研究。从对大乘和小乘佛教的比较,管中窥豹,也足见佛学思想的深度和魅力了。从此我宣布,大家对我“佛系”的称号,我全盘接受,不再反驳。说我是“儒”或“道”,我同意,因为每个人的也具有思想多面性,不应只从某一个维度去盖棺定论!

 

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