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当日,我在乡下所见到的过年文化习俗,基本能与书上所列举和描述的相互印证,而且有的细节甚至更加具体和繁复。例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崭新的春联,并不是只大门随便贴一对就完事的那种,而是只要一道门它是朝户外开的都不能落下,必须贴上!连阳台的门也有一幅春联。贴出来春联无一例外都是手写体,而非工业化的印刷品,显得古朴自然,散发着古书法的韵味。并且春联里面写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根据场景的需要,会有不同的主题。譬如,院子大门上的是:“丁财两旺平安宅,富贵双全幸福家”;内屋会贴着:“厚德永招天下财,仁义长聚世上宝”;而在厨门口则有:“厨内金炉调美味,房中玉碗满清香”。如果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再经过一番归纳总结,发现其实编写春联还是有一定套路的,我猜多半那些先生会有一本词典,把里面几百上千对仗工整的词相互排列组合,很容易就可以量产出上千万个不同的对联文本,如果再用机器学习训练个AI进行筛选,挑出几十万个精品。这样一款信息时代的春联内容生产机APP就诞生了。(不好意思,昨天被那个谁夸了一句,产品经理的病又犯了。)
说回年俗,挂灯笼、放鞭炮自然少不了。各种的祭祀活动更是庄重而严谨。每家每户都会挑着一担供品(猪头、鸡、鸭、酒),步行到村子里的宗祠和神庙,把供品端上香案,然上香并虔诚地祷告。说实话,我看不出这里供奉的是什么神,也听不懂他们在祷告什么。但所幸的是,华夏文明传承千百年其的核心:祖先崇拜以及相关的宗法制度仍然能够在此保留和延展开来。尽管百余年来西方列强的文化入侵一直未有停歇过,但我们的根,还在。
除夕夜,我们早早的吃完了团年饭。接下来,便是孩子们最最最期待的活动——放烟花。舅舅拿出两大袋子的烟花,立刻引来了四双小眼的注目礼,和一阵欢呼声。前院外的一亩农田是放烟花的最佳场地,舅妈先升了一堆篝火,很快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烟花粉墨登场,照亮了整个夜空,照亮了整片田野,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飞的最高的当数八连发的魔术弹,虽然没有上百块钱的串天猴那么绚丽那么震撼,但确是他们今晚玩得最带劲的一款,男孩拿着它左右开火,真有种小拿破仑睥睨天下的感觉(拿破仑当年是当炮兵出道的)。但妹妹不敢放魔术弹,最终让大表哥代劳了。她拿着一把闪光棒,一根接一根的点着,同样玩得很尽兴。我们自己的烟花放完了,但举头四顾,漆黑的天幕上除了星星,还有此起彼伏的烟火闪耀;侧耳细听,田野四周除了风声,还有轰隆隆的爆破之声。嗯,没错,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曾经亲身体验过的,却又是有许久未曾感受到的,“年味”!
晚八点左右,每年必追的保留节目“春晚”开始了。但是一天下来,大家都忙(玩)累了,没看上几个节目,就各自洗澡回房间睡觉了。屋外整晚不绝于耳的烟花鞭炮声,丝毫未能降低大家的睡眠质量。至于“守岁”的活儿,就让大厅外的灯管替咱们做吧(除夕夜厅和厨房的灯都必须是亮着的)。Good night and Wish Everyone have a nice Chinese New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