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译《史记.屈原列传》

时间:01/20/2023 13:21:01   作者:ChenReal    阅读:135

屈原名平,跟楚王室同姓。(秦始皇之前姓和氏是分开的,所以屈原名平,字原,屈氏,芈姓)楚怀王当政时,屈原的官居左司徒。(“司”是我个人加上的,可能不对)博文强志,善于治乱平章,能说会道,是外交一把好手。总之,很牛很能干。与国王商议国家大事,接待外宾,跟其他诸侯外交扯皮,都有屈原的身影。楚怀王也十分信任他。

屈原有个同事叫上官大夫的嫉妒他的才能,和他争宠。有一次楚王委派屈原编写一些法律条文,屈原写了一半还没定稿,上官那家伙居然想来抢夺。(可能想要个署名,捡个第二作者当当)屈原当然不肯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供手让人,一口拒绝了。于是上官就向楚王献上谗言,说:“大家都知道的,是大王您让上屈平修订法令。但屈平那厮拼命在邀功,每弄好一条都在那装逼,觉得没有他就搞不定的样子。”楚王听了很生气,后果自然也很严重。他开始疏远屈原。

而屈原也十分痛心他的大王不辨事非,被谗言蒙蔽了视听。信任曲邪的小人,而容不下方正的君子,忧伤愁困之际写下了千古名篇《离骚》。“离骚”,指遭受忧愁的意思。(也有解释为“远离忧愁”)人,始于天地,追溯其源来自其父母。那么人们穷困落难痛苦疲倦时,常常反溯其本源,所以免不了会哭天抢地,呼爹唤娘。屈原为人正直,工作忠于职守,对君王来说是个三好员工,然而竟被谗言所离间,变得不受“老板”的待见,他的处境真可谓困顿呀!可靠的被怀疑,忠直的被诽谤,怎能没有点怨愤的情绪呢?屈原写作《离骚》,其实就是把这些怨愤的负能量发泄出来罢了。《国风》描写了很多男欢女爱的事,但也有节制;《小雅》里面有很多吐槽报怨之词,但也不会太过分;说到《离骚》,以上两者的特点可谓是兼而有之。从帝喾(上古三皇五帝之一)谈到齐桓公,中间有商汤、周武的事迹,借古讽今。阐明了道德的宽广崇高,国家治乱兴衰的规律,把这些道理全部展现出来了。他的文笔简练,他的用词精微(微言大义?),他的志向高洁,他的行为正直清廉。他文章能以小见大,往往能从小事举例然后挖掘出深远的思考总结出高维度意义。他志向高洁,可以说是孤芳自赏;他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与奸邪共存。即便不小心“扑街”掉进污淖的泥坑之中,也会像蝉一样蜕去浊秽的外壳,用洁净的身躯浮游于尘埃之外,不受俗世之风所污染。这样的志向,可与日月争辉啊!

屈原罢了官之后,秦国想去干齐国,那时齐楚国两国关系亲密。秦惠文王很忌惮齐楚的联盟,于是派张仪去楚国又是送钱又是送礼,还把张仪自己做为人质押在楚国,给足了诚意劝楚王说:“俺们大秦看齐不爽,但你们跟齐国关系好。如果你们楚国与齐国绝交,秦国愿意将商於六百里的地盘献给你们。”楚王贪小便宜相信了张仪的话,于是选择与齐国绝交。然后过马派使者过去秦国收地。张仪却反口说:“我和楚王口头约定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你们听错了吧。”楚国使者生气地返回楚国,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楚怀王。怀王当既大怒,为讨公道兴师伐秦。秦国出兵迎击,经过丹、淅两个地方的战役最终大破楚军,杀敌八万之多,还把楚军大将屈匄活捉了,马上进军夺取了楚国的汉中。楚怀王不服,倾尽全国的军队,长驱直入继续打秦国,双方在蓝田交战。魏国听说两个邻居正打得不亦乎,也来插一脚。魏军趁楚国空虚对其发起了偷袭,打到邓。楚军怕自家老巢被端了,连忙从秦国战场退回。而齐国因为楚国与其绝交,气还没消,所以选择作壁上观,楚国这回算是吃了大亏。

第二年,秦国打算归还汉中地盘跟楚国议和。但楚王那口气还未咽下去,说:“我不要地,我要弄死张仪才甘心。”张仪听说了,就跟秦王说:“用我一个人换汉中的地赚大了,请让我去楚国吧。”张仪到了楚国,又花钱买通了内臣靳尚,然后忽悠了怀王宠姬郑袖帮他说话。怀王听从了郑袖的意见,放张仪回去。当时屈原被怀王疏远,没有在朝中当职,而是在出使齐国,听说立马回去,跟怀王说:“为何不干掉张仪?”怀王听了也十分后悔,派人去追张仪,但还是来不及了。

后来,诸侯联军一起围殴楚国,大败楚军,并杀死了其大将唐眛。

有一年,秦昭襄王与楚国联姻,邀请怀王到秦国会面。怀王准备要去,屈原对他说:“秦乃是虎狼之国,不可轻信啊。此行必定凶险,最好别去了。”但怀王小儿子公子子兰却劝他去:“咱不去的话,怕秦国那边会不高兴呀。”最终怀王还是出发了(怀王被秦国打怕了,心里有阴影),刚过武关,秦国的伏兵出现把怀王的后路堵了,于是怀王顺利成了被绑架的肉票。秦要求楚国割地换国君,但怀王铁骨铮铮恕视绑匪而不听从任何条件,他还尝试逃到赵国,无奈赵国不肯收留,吃了个闭门羹,只能返回秦国,最后竟客死他乡在秦挂了,其遗体被运回了楚国。(怀王被绑架了没多久,他的儿子就有几位当了新楚王。不禁让人想起后世,宋高宗和他老爸宋徽宗的故事。岳飞再牛再努力也没用,除非他放下节操成为一个野心家)

怀王长子被主为新国君(楚顷襄王),然后任命他弟弟子兰当令尹(二把手)。对,就是上面那位一句话坑死老爹的公子子兰,所以楚国人都责怪他。(这锅背定了!)

屈原遭子兰嫉妒就变得顺理成章,(因为屈原劝楚王不去秦,大V们茶余饭后常拿他俩的话来作比较。“如果……那么……哎!”这句式),被下放到外地,他还是时刻关注楚国,心系着怀王,时时想着回去朝中。希望万一君王一时醒悟,能一改朝堂的风气。他保全君王复兴楚国重回楚国政治中心的想法,在一篇文章中,有多次提及(原文中是三次,古文中369,是概数。所以我就换成多次这个翻译)。然而却无可奈何,最终他无法回到故地。而怀王至死也没有醒悟过来。

做为君王无论愚笨还是聪明、贤良还是不肖,都想找位忠诚贤良之士来为辅佐自己;然而历史上国破家亡的事情屡屡发生,圣贤的君主多少代都难得一见,正是因为所谓的忠臣不忠,所谓的贤人不贤。楚怀王不懂得如何分辨忠奸,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公子子兰之流。导致军事上遭到挫败国土被分割,丢失了汉中六郡,最终客死在秦国,沦为天下人的笑柄。这就是不能知人善用的祸果呀!《易经》有云:“井水淘干净了,却没人饮用,让我心痛。君主贤明,大家都能享受其中的福利”但若君主不贤明,那就不是福利而是祸害了。

令尹子兰听说了屈原的言论十分生气,指使上官大夫(这个反派戏分很足)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屈原就这么被楚王一怒之下流放了。

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的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态容貌枯槁。(一副颓废的样子)有一位渔民认出了他,说道:“咦,这位不是三闾大夫吗?稀呀客为什么来到这个鸟地方呢?”屈原说:“全世界都那么污浊,唯独我清白;他们都喝醉了,唯独我清醒。我融不进这个圈子,所以被流放了。”渔民说:“聪明的人,必须要不执着于某些事物并且能够与时俱进。既然全世界都那么污淖,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大家都醉了,为什么不跟他们一起喝个大醉呢?没必要固守着自己那点节操,让自己被流放啊。”(这位渔夫是位现实主义者,理解不了屈原的贵族精神)屈原说:“我听说,洗过头的人,都会弹一弹帽子上的灰,洗完澡的人,都会甩一甩衣服的尘。人怎么接受自己清白洁净的身躯,被这些物品上的污秽所沾染呢?我宁愿一头栽进这江里从此葬身鱼腹,又怎么能蒙受俗世红尘的污染呢?!”

然后屈原写下了一篇名为《怀沙》的辞赋后。抱着石头,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中……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出现了宋玉、唐勒、景差等一众撰写辞赋的好手。他们都仿效屈原的笔法,但最终也不敢直谏君王。后来楚国的境况一日不如一日,几十年后竟被秦国灭了。

屈原投江自尽的一百多年后,汉朝的贾谊赴任长沙王太傅,渡过湘江时,还写文章吊祭屈原。

太史公曰(作者司马迁自己的评述):我读完《离骚》《天问》《招魂》《哀郢》这几篇文章,为屈原的志向不能实现感到悲哀。我到长沙,看了屈原投江的地方,哭得眼泪鼻涕直流,十分怀愐他本人。看了贾谊吊祭屈原的文章,我又有点责怪屈原,以他的才能,如果肯出国混,哪个诸侯国不争着抢着要高薪聘请他,而偏一根筋这是啥要吊死在楚国这一棵树上。读《服鸟赋》后,又把生和死同等看待,觉得被重用或被贬谪也都不重要了,感觉又有点怅然若失了。

 

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