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之“公地悲剧””

时间:03/23/2021 23:35:04   作者:ChenReal    阅读:204

命题

所谓“公堤悲剧”的故事,可以这样描述……

  • 有一个块公共牧场,生活着这很多户的牧民以及他们眷养的牲畜。
  • 此时,牧场的牲口已经饱和,如果再增加牲口数量,则会导致牧场的生态环境会有被遭到破坏,而无法恢复。
  • 然而,牧民们还是会继续增加自己的牲口数量,导致公共牧场的环境崩溃。

分析

看完这个案例,我们大家似乎对此场景都似曾相识。没错!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就懒得一一举例了。为什么,明知这种行为是会作死的,然而大家都很自然的这么做去呢?

究其原因,还是以个人利益为着眼点的博弈所导致的。

对单个牧民来说,扩大牲口数量,意味着:

  1. 所增加的收益全归个人所有
  2. 所产生的后果,分摊给在牧场生活的所有牧民

摆明就是本小利大,合理而不为?

假如这片牧地并非公地,而是某个牧民所有,那么他的选择会是不增加牲口数量。因为,其所获的收益,抵不过损失。

那么,按照这个理论就可以解释很多现象。譬如,很多人都知道过度砍伐树林,过度放牧,过度捕捞,过度排放温室气体都会的危害人类生存,然而偏偏很多人都这么干。

因为“收益是个人的,风险是大家的”。

破解之道

“公堤悲剧”的问题该如何破解呢?其实答案也跟“囚徒困境”一样,进行多次博弈,让滥用公共资源的人得到的收益最终化为乌有之后,其思考的层次和格局才会不仅限于其个人的得失,而是会将集体的因素考虑在内,从而产生对自己行为决策的制约。最终形成一套大家都自觉尊重“公地公约”,达到集体利益最大化。

当然,有的博弈可以多次,但有的博弈可能一次定生死。这种一次性的,只能写入历史供后人参考借鉴。人类社会无时无刻都在进行这类似的博弈,那么我们人类会否在博弈中产生良好秩序,还是博弈中同归于尽呢?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