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触觉
这回旨定挨批了!还没进教授办公室前我还有些忐忑,虽然推脱的理由已经想好了。刘博士昨天就跟我说了,不知道什么原因给他合成的同一条序列变成了四条,靶点一样,overhead不同,分别四对overhead。这东西解释不清楚啊,毕竟是上个季度提交的东西!1、每个靶基因我会提交一条序列,而且只是一条!经我手为客户提交的序列上几百条了,从来没错过,为什么给刘博的就多了,而且多了三条?2、前几天有个客户自己在网站上提交序列,也出现过同一条序列提上来出现了两个overhead,这个被我发现了,还打电话跟他确认,其中一条是多余的。而且客户还说他明明也只提交过一次。系统问题!理由充分的很!不过,没仔细检查导致错误,这个责任就推脱不了了……\n\n隔着透明的玻璃门,果然就见到教授和刘博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敲门进去了。\n\n我把情况跟教授说明了一遍,他好像不在意什么。拿着实验结果好像还很兴奋地说,四条一样的靶点,不同的overhead,有两个有效、两个没效……会不会是overhead也对靶点的识别有很大作用呢?似乎没有多少人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如果是真的话,这个发现还可以发篇文章了!\n\n刘博说,发《Nature》也差不多了!前几天的实验的siRNA全部无抑制效果,反而有些有相反的作用。大家都把RNAi想象成抑制基因表达,会不会同时又增强的机制在里面呢?如果我率先发现了,又是一片《Nature》了!\n\n接下来,他们就在分析实验出现问题的可能,进一步实验的设计……这些都是我一知半解的东西了。\n\n感慨一下!科学家为什么是科学家?因为他们有一种触觉,科学的触觉。正如音乐家有音乐的触觉,画家有艺术的触觉。牛顿为什么可以从苹果落地这么普遍的现象发现万有引力的存在呢?因为他有这样的触觉。有些发现看似妙手偶得,歪打正着,但为什么发现的不是你,不是我,不是他,而是一个叫作“科学家”的人群呢?说到底还是科学的触觉在作怪啊~~~